(相关资料图)
“海洋吸收了约30%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,同时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。从碳中和的角度,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。”近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吴立新在接受《中国科学报》采访时说。
吴立新表示,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00ppm,是80万年来的最高值,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、海洋酸化、缺氧等现象,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他解释说,海洋捕获的碳被称为蓝碳。2009年,联合国《蓝碳: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》指出,全球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超过一半(55%)是由海洋生物捕获的。由此可见,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。
据介绍,在海洋碳汇中,海草床、红树林、盐沼这三大海岸带生态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,这些生态系统的覆盖面积不到海床的0.5%,但碳储量却达海洋碳储量的50%以上,许多蓝碳储存周期甚至可达千年之久。同时,利用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中二氧化碳的“碳汇”渔业方兴未艾,成为通过生物产品收获把碳移出水体的产业化蓝碳。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,将成为“碳汇”渔业引领者和主力军。
因此,吴立新表示,从碳中和角度,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。研究蓝碳对全球气候变化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
与此同时,吴立新表示,深远海风电、海洋波浪能、潮汐能、海流能、温差能非常丰富,通过技术创新,高效捕获海洋可再生能源,发展新型储能技术,对于实现碳中和非常关键。海水制氢、海水提锂等也是挖掘海洋化学能源的重要路径。
“可以肯定地说,增加蓝色碳汇、开发蓝色能源是碳中和的重要路径,将会催生新的技术、新的理论,引发海洋系统科学与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。”吴立新说。
他表示,蓝碳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。中国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,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领域发挥引领作用,应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合作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